跨越時空的知識傳承

IMAG3357

謝孟軒 著

我的爺爺謝明村校長過世後,我和爸爸到互助大樓整理了阿公放在研究室裡的資料。在一個置物櫃裡,找到了一疊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研究生與教授寄來的《論文別刷請求》明信片。

在謝校長將近五十年的研究與教學生涯裡,櫃子裡包含了來自巴黎、倫敦、布拉格、費城、耶魯、杜克、美國國家衛生院等知名研究機構寄來的明信片,向他索取他的中樞神經藥理研究的抽印本及中藥學研究資料。至今,謝校長對日本、韓國、歐洲及兩岸等大學的學術交流與貢獻,仍影響深遠,尤其是他撰寫的教育部用書《中國藥材學》及無數的論文,至今仍被廣泛引用。

阿公從小教了我很多東西:怎麼騎腳踏車、拿鉛筆、說成語。時常喜歡到中國醫藥大學旁的中正公園掃地,服務社區。記得有一次我和阿公阿嬤去日月潭散步的時候,他還拿著路邊的草藥,教我兒茶素的化學構造。

國中時,謝校長與彭文煌、吳啟瑞教授在分子藥理學實驗室教我操作分光光度計,測量 Luteolin 和 Chlorogenic Acid 的加乘抗氧作用。當時的我連 pipette 也不會拿,更別說寫論文了。但是在阿公和教授們用心的指導下,我在他的實驗室裡完成了第一篇文章,並順利投稿了第一個預印本。

多年以後,我在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一年級,開始發表了十篇人工智慧的論文與美國的專利,也出社會,和曾在實驗室合作的哥哥創業了,這一切都要感謝當時謝校長在學術上的教導與支持。時至今日,校長對於學術、學生、家人的貢獻,讓我銘記在心,感謝您。